返回顶部
  • toptp18.png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政务公开 » 大方县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信息分类 政策解读 发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1-02-27 17:34
文号 是否有效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字解读:《大方县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大方县人民政府网 www.gzdafang.gov.cn 2021-02-27 17:34:34 来源: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大力提升城镇品质,推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做强城镇经济,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走出一条“山为景、桥隧连、组团式”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1年,全县常住人口达到63.78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全县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42平方公里以上。城建投资完成27亿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30平方米以上,城镇水源供水能力达到1.03亿立方米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8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到6.24张。

 到2022年,全县常住人口达到64.23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5%以上, 全县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92平方公里以上。城建投资两年累计完成54亿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34平方米以上,城镇水源供水能力达到1.105亿立方米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达到97%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到6.3张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进城镇路网优化提升工程。
一是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颈路”拓宽工程,形成合理的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等路网结构和级配,新增县级以上城市道路1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0.5平方米以上、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达5.7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建设优化非机动车道、行人步道及过街设施、残疾人无障碍通道。二是优先在中心城区及交通流密集区建设形成公交专用道,区域性中心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到12标台,中心城市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31.52%以上。加强城市停车场建设,推进立体车库,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0.2万个。三是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县具备建设条件的加油站充电设施覆盖率达50%、智能充电桩数量占30%以上。
(二)大力推进城镇供水安全保障工程。
一是推进中小型水库及配套水网建设,加快推进乌溪等中型水库、白岩等小型水库建设;加快建设中小型水库输配水网,推进2处引提水工程建设,两年新增城镇水源供水能力0.61亿立方米。加快推进大方县应急或备用水源建设。二是建设改造城市公共供水管网25公里,主要是解决县城红旗、顺德、慕俄格、九驿等4个街道办事处约20万人的供水保障问题,新建水厂2座,日供水量6.6万吨。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综合用水量分别达到129升/(人天)、245升/(人天)。
(三)大力推进城镇供电供气供热工程。
一是巩固完善110千伏电网,加强城网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输变电工程,中心城区核心区域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82%,其他城镇地区供电可靠率达99.68%。二是改造维修城镇燃气管网32公里,加快天然气储备项目建设,积极加快建设煤层气产业化,非常规天然气年产量力争达到200万立方米。三是在有条件的学校、医院、酒店等公共场所和住宅小区建设集中供热设施。
(四)大力推进城镇住房保障工程。
一是以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问题为重点,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制定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行动方案,两年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539户。两年累计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0.1万户。二是规范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租赁补贴范围,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80户。
(五)大力推进智慧毕节建设工程。
一是加快推进城市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化改造,深入实施互联网新型数字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建成5G基站400个左右,建成通信光缆1万公里,新增城市宽带接口5000个,互联网出县带宽超过300Gbps。二是加快推进城市智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三是建设完善全县城市大数据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完善提升“一云一网一平台”,“一网通办”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加快智慧安防小区、智能社区建设,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95%。加快城市智慧产业发展,促进两化融合发展。
(六)大力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程。
一是规划新建城区学前教育项目4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080个,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94%;规划新建、改扩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6所,城镇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提高到5.7平方米、8.8平方米,新增城镇义务教育学位数3000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6%;实施普通高中示范引领行动计划,逐步撤销乡镇普通高中学校,完善二中、实验高中配套设施,启动实施一中迁建、一中扩建项目,高中毛入学率提高到92%;改扩建同心职校,新增学生宿舍5000平方米、实训楼5000平方米;加快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加大医疗卫生资源向人口集聚城镇配置力度,推进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提质扩容,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新增0.04万张以上,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增加到2.66人、注册护士数增加到3.58人。加强疾控中心、医疗机构防控救治能力建设,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达85%以上,甲类和乙类传染病患者集中隔离率、收治率均达l00%;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和省市县乡村五级防控体系,确保聚集性疫情预警响应率、处置率均达100%。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5‰以内。三是加快落实社保、医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全面实现社保、医保业务网上办理。提质改造2个城乡养老机构,打造一所示范型养老机构。打造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优质托育机构。实施全民健身提升工程,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1.15平方米。
(七)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程。
一是建成9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0.905万立方米/日,建设改造城镇污水收集管网54.042公里;县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万立方米/日、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4.5%。强化城镇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100%配建中水设施。二是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八)大力推进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工程。
一是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人,湿地面积达6.6万亩以上。二是加强城市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完善固体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体系和城乡生活收运一体化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可回收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25%以上。三是城镇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分别达50%和10%以上。
(九)大力推进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
一是统筹做好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人防、交通、市政、水利、应急等规划的协调衔接,鼓励结合广场、学校操场、公交站等公共设施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二是优化地下空间资源配置,促进城镇地下空间建设互联互通。三是推进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集成建设,提升战时防空、平时服务能力。四是建立健全城镇地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出台促进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地下空间有偿使用、权属登记和产权交易制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各类地下空间开发。
(十)大力推进城镇安全保障工程。
一是建立城市暴雨内涝预警系统和防治抢险应急预案,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达到30分钟以上,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70%。持续实施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防汛抗旱等工程,有序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控制在l%以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46人以内。积极申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县城。二是加快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设1个以上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疫情防控医用物资及时足量供给,重要生活物资储备充足。深入实施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制镇100%建成政府专职消防队,城镇社区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00%完成微型消防站建设。三是深入实施《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食品(含食用农产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坚持药品(含器械、化妆品)全程监管,县内生产、流通的基本药物监督抽验覆盖面按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100%完成。
(十一)优化城镇布局。
一是到2022年,全县城镇常住人口达到64.23万人左右。二是积极推进七星关—大方同城化发展。三是培育发展好我县省级特色小镇(奢香小镇)、凤山特色小城镇,形成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合理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十二)提升城镇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统筹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和城镇产业发展,实施城市“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食品产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产值达到5亿元左右。二是努力推进十大工业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三是大力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加快建设全域旅游,推进旅游产业化。加快发展大健康、现代商贸、文化创意、养老等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8亿元以上。四是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推进工业产业优化提升。
(十三)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一是把产业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产城融合的重要载体,实施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工程,扎实抓好园区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优强企业,盘活用好闲置厂房,推动园区经济发展壮大。二是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支持产业园区建设必要的廉租房、公租房,配套建设服务区,构建稳定的职工生活社区。加快推进5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质发展,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三是加快推进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到300万元/亩。
(十四)激发城镇创新活力。
一是布局建设重点产业创新平台。二是持续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积极引进推动产业革命的变革性技术。三是以大数据引领创新发展,深入开展大数据“万企融合”“百企引领”行动,带动20户以上工业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四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十五)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一是大力实施“千企引进”工程,每年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性较强的企业20家以上。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每年推动10户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二是扎实开展民营经济六大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全县各类市场主体累计达到5万户左右,其中企业5000户左右。
(十六)强化品牌建设。
一是推进特色优势产品及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导制定完成测量体系认证1个以上、C标志认证1户以上,指导完成地方标准2项以上,推进国家级奢香古镇异地搬迁安置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指导制定服务标准3个以上。二是大力开展质量认证,全县通过认证企业组织达到12家,认证证书达到12张以上。我县生产的重要工业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4%以上,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分别达到87%、82%。三是大力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大方皱椒”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十七)促进城镇创业就业。
一是推进特色优势产品及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导制定完成测量体系认证1个以上、C标志认证1户以上,指导完成地方标准2项以上,推进国家级奢香古镇异地搬迁安置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指导制定服务标准3个以上。二是大力开展质量认证,全县通过认证企业组织达到12家,认证证书达到12张以上。我县生产的重要工业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4%以上,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分别达到87%、82%。三是大力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大方皱椒”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十八)扩大城镇投资和消费。
一是着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实施提升城镇品质“十大工程”,增加城镇有效投资,带动消费扩容提质。加强商贸、社区驿站等物流配送中心和智能包裹柜末端配送网点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消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商业步行街建设和改造升级,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加快建设社区便民商圈。鼓励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大方中心夜间经济街区。二是大力促进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婴幼儿照护、文化娱乐、旅游、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发展“互联网小社会服务”,推进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三是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绿色智能产品消费,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加快培育发展城市商圈。鼓励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进机动车、家电和电子产品等消费更新换代。四是全县城建投资逐步提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逐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5亿元以上。进一步扩大信息消费,消费规模逐步提升。

结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关闭窗口】
政府部门
乡镇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网站地图| 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大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大方县电子信息服务中心

黑客攻击破坏举报电话 毕节市公安局 0857-8300348 贵公网安备 52052102000007号

联系电话:0857-5221392 0857-5222324 传真:0857-5232360 邮箱:gzdafang001@163.com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

单位地址: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奢香大道中段县人民政府大院内 ICP备案编号:黔ICP备05000424号 网站标识码:52052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