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 toptp18.png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相约大方>古彝文化

古彝文化

彝族祭水节是彝族先民万物崇拜中的一项,是彝族人民表达对自然、神灵、先祖的感恩和崇拜的传统重大祭祀活动,自古以来就有这个习俗。

迎圣水

祭水,彝语称之为“宜车”,彝族先民认为山为龙体,水为命脉,因此有了彝族民间祭山、祭水等传统祭祀活动,也是彝族人民传承先哲辉煌,祈求风调雨顺的独有祭礼。

2016年1月,毕节市人民政府将大方彝族祭水节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2024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大方彝族祭水节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

彝族在迁徙的过程中形成了“逐水而徙、临水而居”的民族特色,聚居区山川相间、河流纵横,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关系并一直延续至今。

取圣水 

过去,彝族先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形成了朴素的自然哲学观,意识到水具有源源不断的孕育力和生命力,形成了“万物源于水”的民族信仰,认为人与万物同生共存,万物是人的衣食源泉,因而对自然心存感恩和敬畏,视大自然为神。

在众多的自然崇拜中,彝族先民认为水是生命之源,产生了对水的崇拜,于是就有了对水的祭祀,祈求水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今天,彝族祭水节不仅传承了彝族先民敬畏神灵、祈求安康的古老文化,也让人们在体验这种古老淳朴的祭祀活动的同时,感受到人与自然的水乳交融,向往和期盼和谐社会与天地万物共存。

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高原,与东南沿海丘陵之间,并融合了游牧等不同部族的生活方式。

诵《祭水经》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居住着汉、彝、苗、白、仡佬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33.02%,彝族占少数民族的39.5%,人口有9万多人。

大方传承了古老渊深的华夏文明,积淀了多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千百年来,水西彝族土司政权治所大方,世代相袭,发展成为黔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大方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生活习俗,这里的彝族传统文化特色保存相对完整,祭水、祭火等民俗活动每年都会举行。

每年农历三月至五月,大方彝族祭水节择吉日举行,地点选择在享有中国古彝圣水之美誉的支嘎阿鲁湖畔或贵州宣慰府螺丝塘边。

一年一度的彝族祭水活动是彝族人民对水的虔诚祭拜,表达对先祖和神灵的感恩与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感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交融体验。

祭水神

祭水活动以民风民俗为基本格调,继承古老的祭祀文化,其内涵就是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祭水仪式由设祭坛、迎取圣水、诵《祭水经》、献牲、祭水神、跳祭水神舞、送水神八个环节组成。在祭水活动中,彝族同胞身着特色服装,在彝族祭司的带领下,按照彝家传统风俗礼拜诵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大方彝族祭水节内容别致,展现了彝族人民传统的祈求农作丰收、施行礼德教育、传承民间文艺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习俗及精神风貌。整个仪式过程庄重、热烈。

祭水节期间,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这一盛大的节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彝族祭水节内容丰富,展现了彝族人民传统的祈求农作丰收、施行礼德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以及促进社会整合为重要内容的民族习俗及精神风貌,同时,通过节庆活动的开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共同繁荣,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送水神

大方彝族祭水节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因时而变,具有鲜活的时代意义。

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彝族人民意识到人类离不开大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伴,于是通过祭水活动,实践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大方彝族祭水节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时,通过对彝族祭水节等独具魅力的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承、发展和创新,展示大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彝族文化底蕴,着力打造“奢香故里•古彝圣地”特色旅游品牌,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助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大方彝族祭水节以民间自发组织沿袭,在传承人的带动下,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大部分核心内容得到保留和传承,至今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祭祀现场 

为使大方彝族祭水节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大方县将大方彝族祭水节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大方彝族祭水节内容及文化表现形式。

通过举办“中国•大方彝族文化论坛”“奢香文化发展论坛”“奢香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对彝族文化进行挖掘、搜集、抢救、整理和传承,提高彝族祭水节的知名度。同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力度,组织开展彝族祭水节活动,调动培养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并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趋时化的大背景下,彝族祭水节的保护、传承同样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亟待加大保护、传承和开发力度。

【打印】
政府部门
乡镇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网站地图| 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大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大方县电子信息服务中心

黑客攻击破坏举报电话 毕节市公安局 0857-8300348 贵公网安备 52052102000007号

联系电话:0857-5221392 0857-5222324 传真:0857-5232360 邮箱:gzdafang001@163.com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

单位地址: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奢香大道中段县人民政府大院内 ICP备案编号:黔ICP备05000424号 网站标识码:52052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