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 toptp18.png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相约大方>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 毕节市中部, 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大娄山西端。地处北纬 26°50′02″—27°36′04″ , 东经 105°15′47″—106°08′04″之 间。东西相距86. 2千米, 南北相距85. 2千米。东与黔西市毗 邻, 东北抵金沙县, 南以六圭河与织金县为界, 西南与纳雍县隔河相望, 西部和西北部与七星关区接壤。县城距毕节市人民政府所在地46千米,距省城贵阳129千米, 是近海内陆山区县。

大方县地处黔西北高原(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属中山地貌类型,县境大部分海拔 1400米—1900米。地势中部和东北高,,河流向北和向南流。境内山峦 重叠、切割较深、沟壑纵横、地貌破碎,  地形多样, 山地、坡地、丘陵、洼地、盆地 ( 小坝子) 、河谷交错分布。全县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三类形态, 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地貌类型特征、海拔差异和地面切割程度, 分四个地貌区。西北部中山丘 陵区, 地势除长石镇马洛河谷一带南高北低外, 大部分西北高东南低, 海拔为1400米—1600米, 最高点为瓢井镇火烧箐,  海拔2102. 3 米, 最低马洛河口, 海拔708. 8米(为县境内最低点) , 局部有缓丘谷地, 在瓢井、长石一带由于马洛河的强烈侵蚀, 河流两岸十分陡峻, 地表破碎, 沟谷纵横, 切割较浅处多缓丘洼地、谷地及山间小盆地; 东北部中山多缓坡谷地和丘陵洼地区: 地貌类型复杂, 山高坡陡, 内部起伏平缓, 地面多岩溶丘陵及孤峰、洼地, 相对高差为250米—350米, 海拔1600米—1900米,  中部的大山海拔2027. 2米, 九龙山海拔2128. 4 米,  老鸹山海拔2079. 2 米; 中西部高中山切割和缓坡丘陵谷区: 为境内地势最高区域, 大部分海拔在1700 米以上, 中部的公鸡山海拔2010米, 大营山2093 . 1米, 县城附近的云龙山海拔2008米,  笋子山海拔1938米, 火焰山海拔 1998米, 西部龙昌坪大山海拔2325 米 ( 县境内的最高点) , 也是境内主要河流的分水岭; 东南部低中 山浅切割谷区: 地势较平缓, 大部分海拔为1200米—1500米, 相对高差250米—300米, 以丘陵和山间河谷为主, 河谷两岸分布有河流冲积层地。

大方县由于碳酸盐岩溶分布较广, 岩溶地貌发育演变复杂, 喀斯特地形地貌明显, 形成了形态类型特殊的岩溶生态环境。岩溶地貌多样, 有石崖、洼地、落水洞、暗河、溶洞天窗、天生桥等, 分布较为普遍, 是世界岩溶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有 “ 喀斯特王国”之称。

大方县河流属长江上游的赤 水河水系与乌江水系, 境内地势 中西隆起,  向南和北倾斜。中西隆起以九龙 山、公鸡山、火烧箐、海马箐、龙昌坪等山脉为分水岭,北部属赤水河水系流域, 南部、西部、 中部为乌江水系六冲河流域。境内河流系山区雨源型河流,属江河源头,上 游水量少,中下游水量逐渐递增,洪枯流量差异大,暴涨暴落现象突出。河道曲折迂回,滩多水急,落差大,河流数量多,大方县境内长度在10千米 以上的河流13条,干流河14条,总长411 . 22千米,全县河道总长727. 3千米 。赤水河水系位于县境东北部,主要河流有二道河(亦称马洛河、格里河、聂尔第河)、油杉河、母都河、蚂蚁河、果瓦河、乌须河、大鱼跳河共 条,流域面积807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91毫 米,河道切割深、比降大,落差集中,适宜水能资源开发,水能理论蕴藏量15. 46兆瓦,技术可开发量 5 . 32兆瓦, 流域内基本无农田灌溉之利,河流由南向北在马洛河(两岔河口海拔708 . 8米)进入金沙县境;南部属乌江水系的六冲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六冲河、白甫河、凹水河、渭河、木白河、两岔河、绿塘岔河、蚂蚁沟、折溪河、烂泥河、黑泥冲河11条,分布在县境南部、中部、西部,流域面积2337. 2平方千米,为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7%,流域内年平均降雨量1008毫米,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河流开发程度高 。

大方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加上地势起伏较大,沟多谷深,山脉多呈东北走 向,冷空气易进难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短冬长,春秋相近,雨雾日多及 “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2023年,大方县年平均气温为13. 1℃,与多年平均12. 3℃偏高0. 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2. 1℃ (5月3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7. 4℃(1月17日)。年总降水量1189. 3毫米,与多年平均1089. 3毫米相比偏多100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为83. 2毫米(9月12日)。年日照时数为1464. 4小时,与多年平均1203. 6小时相比偏多260. 8小时。本年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多。

县境内土壤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带,由于地形复杂,土壤地域差异较大,肥力水平悬殊明显。土壤熟化度低,山地土壤大多处于粗骨状态,土层浅薄,涵养水肥能力低,地表径流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垂直分布较明显。土壤呈深浅不同的黄色,表层暗黄色,心土层蜡黄色,质地黏重,矿物质养分含量低缺磷。境内母岩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黄色页岩、黄色砂页岩、紫色岩类也有较大面积分布。全县土壤分为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6个土类,13个亚类,45个土属,105个土种。其中,黄壤在全县分布极广,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有效面积为1966 平方千米,占有效总面积的61.63% 。

【打印】
政府部门
乡镇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网站地图| 网站年报

主办单位:大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大方县电子信息服务中心

黑客攻击破坏举报电话 毕节市公安局 0857-8300348 贵公网安备 52052102000007号

联系电话:0857-5221392 0857-5222324 传真:0857-5232360 邮箱:gzdafang001@163.com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

单位地址: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奢香大道中段县人民政府大院内 ICP备案编号:黔ICP备05000424号 网站标识码:5205210006